首页 > 作品列表 > 美术史论系 > 《石泓寺2号窟水月观音造像研究》 - 董怡琳98347史论
优秀毕业作品二等奖
作品名称
《石泓寺2号窟水月观音造像研究》
类别 史论
指导老师
庄会秀
描述
论文简介: 石泓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富县直罗镇,现存有3000多座造像,2号窟开凿于金代皇统元年(1141),完成于贞元二年(1154),窟内现存7尊水月观音造像,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在对富县石泓寺石窟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石泓寺2号窟的水月观音造像进行资料整理,通过考古类型学方法将2号窟水月观音的坐姿、宝冠和圆光、竹子、水等元素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雕刻、彩绘、与周边图像的组合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影响因素。...

论文简介:

    石泓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富县直罗镇,现存有3000多座造像,2号窟开凿于金代皇统元年(1141),完成于贞元二年(1154),窟内现存7尊水月观音造像,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在对富县石泓寺石窟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石泓寺2号窟的水月观音造像进行资料整理,通过考古类型学方法将2号窟水月观音的坐姿、宝冠和圆光、竹子、水等元素特征进行分析,并从雕刻、彩绘、与周边图像的组合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及影响因素。

    石泓寺2号窟水月观音皆为游戏坐形式,宝冠造型皆为卷云形高冠,宝冠中央有一尊结跏趺坐的阿弥陀佛,佛像两侧饰有卷云纹。游戏坐以一腿支起、一腿平放或一腿支起、一腿垂下的动态打破了观音坐莲台僵化的结构,带来了气势和活力。通过与延安地区子长钟山石窟、安西榆林窟水月观音的比较,石泓寺2号窟水月观音造像延续了陕北地区宋代水月观音造像的大部分特点,但与北宋时期的水月观音相比较,身体变得更加厚实,肌肤更加丰满,上身逐渐笔直,腰部缺乏收束,引起上身外轮廓缺乏曲线变化,使得双腿比原来更短,小腿衣纹线条僵硬,造型更加风格化;在彩绘方面变得更加简单。石泓寺2号窟以水月观音为主尊的取经图和观音救难图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