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史论
指导老师
周园
描述
所谓“人面兽”,在大众普遍认知中是完全拥有人的头面部形态,其余身体特征均跟随某一哺乳动物的现实不存在生物。但“人面”也可能是与人一般的扁平五官结构,而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人首”。“兽身”并不限定任何动物的纲目,甚至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关于人面兽形象本身,资料来源有三种。一是文字记载,即志怪古籍,《山海经》自然是其中典例。二是古本插图。目前现存最早的《山海经》图本是明朝作品。三是考古文物。将考古发现的成果归纳总结,人面兽身形象主要应用在丧葬有关的物品上。
本文首先以分析《山海经》中人面兽形象的成因
所谓“人面兽”,在大众普遍认知中是完全拥有人的头面部形态,其余身体特征均跟随某一哺乳动物的现实不存在生物。但“人面”也可能是与人一般的扁平五官结构,而不一定是完全意义上的“人首”。“兽身”并不限定任何动物的纲目,甚至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关于人面兽形象本身,资料来源有三种。一是文字记载,即志怪古籍,《山海经》自然是其中典例。二是古本插图。目前现存最早的《山海经》图本是明朝作品。三是考古文物。将考古发现的成果归纳总结,人面兽身形象主要应用在丧葬有关的物品上。
本文首先以分析《山海经》中人面兽形象的成因奠定基础,归纳出了三种共同或混合存在的可能性。这一工作是我后续一切论证的出发点。其次,通过将人面兽形象各空间维度的资料置于时间轴分析,概括出了符号化相承的思路。同时人面与兽身的结合本质上不和谐,这一问题在现代需要利用美学理论和设计手法去解决。在人面兽形象现代应用成果中发现符号化思路存在着继承发展的现象,所以个人认为:将设计符号与文化符号有机地结合起来始终是在适宜场景中能将符号价值放到最大的合理方式。最终,文化再编码使得符号向经济价值达成转化。从符号价值被开发到被无限放大,符号成为了消费本身,由此可见符号化之潜在能量。最后一章归纳总结出的人面兽形象符号化应用方式步骤,能够用以改进现有成果,并为新一轮开发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