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美术史论系 > 陕西地区唐墓壁画所存山水图像的空间分析 - 谭昕雨110934史论
作品名称
陕西地区唐墓壁画所存山水图像的空间分析
类别 史论
指导老师
贺欣
描述
本文以唐代墓室壁画山水壁画为切入点,在论述唐代墓室壁画中山水画发展的基础上,并将其与同期山水作品进行比较、剖析,以期对山水画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梳理。本论文旨在通过论述唐代墓室壁画中山水画的遗存情况,将唐代墓室中的山水壁画进行分类、来探讨山水画在唐代的发展情况,弥补山水卷轴画的空缺。今人的创造和探索,除了围绕“外师造化,心源之中”这一中国山水画发展主线进行探索外,还需师法古人,以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其次,唐代具有开放和宽容的文化特点,山水画这一主要画种也正是在这自信和宽容的文化下自主地分科而逐步成熟起来

唐代山水画卷轴画的遗留并不多,并且遗存的山水画在作者时代和身份方面存在争议。但是从唐代墓室壁画上,我们却能明显看出唐代山水画发展的轨迹。墓室壁画中的山水图像是唐代山水画发展的缩影,从一定角度反映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真实状态。

 唐代已发掘的墓室以陕西地区最为集中,其中墓室壁画中山水图像有着重要体现的墓室有七座,可分为初唐时期的墓室和盛唐时期的墓室。初唐时期的墓室包括有燕妃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节愍太子墓,4座。盛唐时期的墓室以李道坚墓韩休墓为代表,共2。这些墓室中山水图像都占有重要比重。 

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山水画遗存不仅可以从中窥探了唐代山水画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为文献中的山水画记载提供佐证,山水画从魏晋时期的萌芽到隋唐的分科独立,再到宋代达到成熟,在此过程中,是人们对山水自然观认知的深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文献中虽有对山水画的大量记载,但是遗存的卷轴画较少,不过可以从现存的唐代墓室山水壁画中可以看出山水画发展的情况,但墓室中的山水壁画更多的是涉及山水图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卷,本文首先将涉及到的唐代墓室进行分类,分为了初唐时期的墓室和盛唐时期的墓室,其中初唐时期以皇家几座太子墓为主,盛唐时期以李道坚墓和韩休墓为代表,由此可以看出在身份等级不同的墓室中壁画内容形式的差异,并且其中的山水图像也起到不同的作用,在盛唐几座皇家墓室中山水图像的空间表现主要体现在墓室壁画中的上方且空间纵深感表现不强,主要起到衬托人物高贵的身份展现墓主活动场景的作用;在李道坚墓,韩休墓中,山水图像的空间表现与卷轴画类似,不仅体现了屏风隔断的性质还起到对现实生活再现,展现墓主人生活的作用。并且本文还将唐代墓室中涉及山水图像的壁画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作为环境背景的山水画,其中又细分为了树下人物图中的山水图像,狩猎图中的山水图像,仪仗出行图的山水图像三类主要起到说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的作用;另一类是独立的山水图像,在其中又分为独幅屏风中的山水图像和条屏屏风中的山水图像。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这类独立山水图像在唐代墓室中出现时间较晚,且以屏风的样式存在。而独立的山水图像与作为背景的山水图像相比,呈现出独立山水画的特征形成固定的程式,并且画面中的山水有了明显的空间布局纵深的安排,绘画视角上不仅有平视还有俯瞰视角,空间描绘多样化。在对每一类型进行分析时,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唐代墓室中的山水图像,各类山水图像的追溯和与敦煌壁画中的对应山水图像相联系,从分析探究中可以看出山水画在内容逐渐脱离人物,空间表现上从平面化到纵深感的呈现,并逐渐有了后世所说的“三远法”的雏形,由此可见山水画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