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毕业设计的灵感源于对社会现象——家庭对青少年及儿童的过度保护的思考。结合包裹艺术,将社会心理方面的灵感融入服装设计。通过羽绒服的服装语言,采用增加服装对身体的遮挡度、减少露肤度的设计思路,更有力地体现了强包裹感这一设计理念。
在整体造型设计上,我借鉴了部分节肢动物破茧前的“蛹”这一形态(图3-1、图3-2)。蛹是一些昆虫从幼虫变化到成虫的过渡形态。在这一期间,昆虫会将自己包裹在厚厚的壳中,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身体形态和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一过渡时期与我的设计理念契合,因此,我将其作为我的造型灵感进行毕业创作。
在廓形设计上,我利用了羽绒服的宽大、饱满和强体积感等特性,为整体服装的外轮廓造型奠定了基础。结合蛹的形态特点,三套服装外轮廓均呈现出圆润的效果,并运用了绗缝手法模拟节肢动物的一些外观特点。除了羽绒服面料和填充羽绒、棉花的手法外,还采用了充气的手法作点缀。充气面料选用了全透明的TPU面料,在厚重的羽绒服面料中穿插全透明的充气面料,使服装在保持整体包裹理念的同时,增加了透气性和呼吸感。
在羽绒服的细节设计中,我采用了丰富的绗缝线迹方法,在平面的羽绒服上增加了优美的曲线设计。曲线的弧度及前后的衔接经过了细致的考量,每块曲线形成的不规则形状中的棉花和羽绒的填充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反复试验得出的结果。
在少量与透明材料衔接以及边缘部位,采用了传统的平行绗缝方式(图3-8),内里的填充物改用更加平面的铺棉,使整体服装结构凹凸有致,平整与饱满形成鲜明对比,造型变化丰富。在亚克力透明壳与服装衔接的部分,采用了手缝的方法(图3-9),而充气面料与服装的衔接部分则借助了钉扣,通过钉扣将两者结合(图3-10)。
在细节处理上,服装上的半球形大“扣子”(图3-11)起到点缀作用。这些扣子是用泡沫材质的小球对半切割后,先附上一层铺棉,再在表面覆盖羽绒面料,用手缝针将其收口,最后缝在衣服上。为了防止对原本的羽绒面料造成损害,在半球扣子缝制的背面,采用透明扣子同时缝在面料上,以减缓线对羽绒面料的压强和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