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设计艺术学院 > 遗失的代码——43号行为研究档案 - 王汝嘉113071设计
优秀毕业作品二等奖
作品名称 遗失的代码——43号行为研究档案
类别 设计
类型 视觉传达设计
年代 2024
指导老师 刘时燕,荆伟
描述 遗失的代码 档案:43号行为研究 ——基于人工智能伦理学的概念设计 作品是以2984年——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的一次行为研究考察成果展示。以AI001号研究员的视角展示对于43号行为(“拥抱”这一行为)的考察成果。由于整个作品是以虚构的形式呈现,所以我对作品增加了很多有趣的设定。 后世纪(2984年)的人类发现了早期人类(21世纪前)在各类作品中留下的奇怪行为——双人交臂相拥的身体动态即“拥抱”。在AI高度发展的29世纪,“拥抱”这一稀松平常的行为却变成密语甚至神秘的仪式。

理论依据:

人工智能发展后带来的伦理学问题

当人工智能成为万能技术而为人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那一切事情的意义就变得由系统来定义,每个人只需要系统而不需要他人,人对人与人将成为冗余物,人再无需和人打交道,人不再是人的生活意义的分享者,人对人失去意义。假如人对人失去了意义,生活的意义又能够发生在哪里?又能够落实在哪里?假如人不需要他人,换句话说,假如每个人都不被他人所需要,那么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

——《人工智能的神话或者悲歌》


推导逻辑:

拥抱作为一个人类社会日常却又饱含深意的肢体动作,它包含了无数人类对情感的表达,或是爱恋或是感激或是安慰或是鼓励或是威胁或是仅仅是出于礼貌......拥抱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只是人人都会拥抱这好像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人人也都需要拥抱,我们可以在这一简单的行为中解读出无限的含义,以此窥探人与人情感的联系。作品以“拥抱”这一行为为切入点,以此视觉化展示AI发展对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创作设定:

29世纪人类发现了早期人类21世纪前)在各类作品中留下的奇怪行为——双人交臂相拥的身体动态即“拥抱”在AI高度发展的29世纪,“拥抱”这一稀松平常的行为却变成密语甚至神秘的仪式。由于语言的断代,类似于拥抱这样词语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以代码形式数据记录,因此29世纪的研究员把这一神秘的仪式称为“43号行为”由此,以001AI研究员的视角展示了各种分析思考阐述这一行为的调查研究档案。


为什么作品名要叫《遗失的代码—43号行为研究档案》?

“遗失的代码”这是一个大的主题,包含了设计影视与书籍等内容,代码就是代指43号行为,43号行为研究档案是此次展览的名称。命名为43号是因为“拥抱”这一词的拼音YONG BAO音节为43,也就是代码形式的表述。在作品的设定中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已经突破语言交流的局限,所以文字也就成为历史,所有的记录都以代码的形式储存。所以整个展览并没有出现拥抱这一词语,因为这一词语已经消失在人类的文化历史中,拥抱这一行为也以迷题未知的形式贯穿于整个作品。所以整个展览作品的主题叫做遗失的代码。而之所以叫研究档案是因为整个展的平面部分就是后人类AI001对此次考古行为的研究资料的展示。

为什么要将时间设定在2984年?

年份设定在2984一个距离现在900年后的未来,这是一个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时代,这个年份主要是为了致敬我喜爱的一本著作《1984》其中作者也饱含忧虑的构思了一个世界,这样的设定在我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为什么要以拥抱为主要视觉切入点?

为什么要以拥抱为作品含义阐述点?

“拥抱”作为人类最常见的一种肢体语言,它既简单却又包含诸多信息,但作品以未来人类为视角,用考古的行为模式,用科技数据严谨的分析研究这一行为,在为作品增加一丝幽默荒诞同时又使观者产生思考,正如书中所说“人类生活的意义和概念是在数千年的传统中建构累积起来的,假如抛弃人的文化,AI技术是否能够建立起足够丰富的另一种文化能够定义一种足以解释幸福的价值观吗?”拥抱这一质朴却又深刻的行为,正是人与人感情连接的最好表达,而在AI高度发展的未来,人类是否还有拥抱人类是否还会拥抱?人类是否还能理解拥抱?


作品是AI做的吗?

整个作品的叙事视角是以一名叫AI001的后人类研究员展开的,他是AI与人类的结合产物也就是所谓的后人类。他不具备当下人类所有的感情与思考模式,所以在整个考古过程他提出了关于43号行为的猜想在我们当下看来是有些戏谑甚至无厘头的。观者可以在戏谑的研究结果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发展对人类情感的影响。所以我在文本的设定中也会加入AI4.0的语言模式,以此来贴近AI001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