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去商场购物时,需要扫二维码结账,结账时发现资金不够,这时需要从银行里将钱转移到微信,就在这几秒钟的操作时间里让我注意到银行卡。回来后我思考了半天,它是否可以为我所用,作为一个是版画专业且对黑白木刻情有独钟的我,已经习惯以刀代笔,于是就用刀试了一下,它是我从未使用过的版材,对于新的发现激起了我的创作活力,于是我慢慢开始思考它的可能性。它是什么?它从哪里来?它来干什么?和我以及和所有人还有和城市有什么样的关系?
消费卡起源于信息网络时代,随着人类社会快速的发展,社会经济不断的上升,人们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大量现金的使用使人们的消费变得不那么便利,于是就出现了消费卡。在最初的想法是绘制人消费的场景,人们使用它去进行消费,我用它去记录人们使用它的场景以及事物,这在版材和内容上有某种连接性。刚开始主要是关注个人消费的场景,基本都是衣食住行和精神上的消费。后来我进入城市的每一个具有消费的地方进行大范围的绘制,再到后来我对网络数字消费进行对物质的绘制时,发现它不单单是人和物质之间的媒介关系。很多时候人们进行消费的时候往往会被物质和价格所吸引,而忘记了它本身。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些规章制度和一些标志性工具。为了让城市更好的发展将这些制度化为实物,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汽车·斑马线和路标等等。人是一种会思考的视觉动物,为了遵循城市发展的需要,当人看到或者使用他的时候就会潜移默化的遵循这种制度,时间长久,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在这样一个具有秩序、冰冷和机械化的时代,我们人创造了它,却又使我们人变成了它,变得冰冷和机械,这无疑是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潜移默化的病态。同样消费卡也是城市社会发展需要所带来的产物,城市快速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的欲望需求也越来越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消费形式同时伴随而来的消费卡也越来越多,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也离不开人的消费。去银行有银行卡;去商场购物有优惠卡、储值卡;去坐公交车会有公交卡;在大街小巷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宣传卡等等。他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各种活动,于是我想以此为契机,利用消费卡这样一种材质作为创作的源头。通过对现实社会消费场景和物质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城市发展给人带来一系列影响的思考,用几何图形的黑白形式与版画独特的创作方式相结合,在版种材料与所研究的问题上产生某种密切的联系,从其本身深入到人和城市、消费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感受和变化,同样也是一个不断找到自我的一个过程。当我创作完《都市生活》这组创作后,我开始回归到最开始进入城市的那一刻,重新思考社会的发展给人带来的影响,在一次坐大巴车回市里时,让我在思考农村和城市的区别,在农村由于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因为时间以及情亲的关系让这里的人几乎互相都认识。而城市不一样,每个时间段都有新的人口注入与流失,导致人和人之间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当人行走在人群中时,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你一个都不熟,只能察言观色,通过观察对方的穿着以及行为,来判断对方是做什么的,却很难判断出对方来自何方。当你用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他们时,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被城市的环境所影响,城市的机械化和统一性,将我们人也变得机械。这让我回想起在《都市生活》这组创作时去乘坐地铁时的感受,你能发现当地铁行驶过站台时你看到的每一个窗户里的人几乎都是一个状态,这种状态让我产生了兴趣,于是创作了作品《都市路人》组画。
最后我想将这两件作品放在一块展示,其原因是前者衍生出后者,且在图式和要表达的内容上是一致的,《都市生活》作品由300张小画组成,每一张小画都是对都市现实生活某一个角落的抽象表现,由于每一张小画的大小都一样且画面的版画表现语言的一致性让整张画面统一了起来,形成一个抽象的城市地图,且每一张小画和城市空间的布局相对应产生出某种紧密的联系性。而都市路人系列组画就平列在《都市生活》这一作品的旁边,让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对话共同阐释人和消费以及城市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