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创作笔记
作品最初灵感来源于本科参与的一个材料实验,该试验以画框为框架,将气球“拉扯”至分崩离析的非自然态。象征着严肃僵硬的现实生活“拉扯”人易于形变的心灵,这对才对材料懵懵懂懂的我感触颇深。因此,本次毕业创作是以上诉思考作为蓝本,希望进一步探讨这样的事情:我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当代人的生活往往都再为生活所“拉扯”。如果我们一味向外探索,也许并不能清晰的理解这些作用在神经两端的力量是由哪些事物引起的。倘若可以驻足片刻,让周遭的事物暂停一会,我们就可以用克制地自省领悟到焦虑的本质是怎样存在的。
方案一中,我们探讨了神经在二维平面被“拉扯”的状态。我在一个平面上选取了一些点,这些点可以理解为生物学中的神经元细胞。在这些“细胞”之间连接的便是神经纤维,虽然可以通过增加“细胞”,使得整个系统更为复杂,但平面展示无法更多元的唤起观赏者的情绪。因此为了让情感更复杂,在方案二中,我尝试拓展作品存在的空间维度,将长、宽、高的三维空间作为作品的展示空间。观众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节点,不仅仅是节点紧绷的线,线条上存在的张力,更可以意识到这些在神经系统里无处不在的张力的源头——墙面,即生活的困境,即自我的束缚。
接着,我想进一步加强作品的沉浸感,虽然最后的方案三与上诉方案二并没有更深层次的挖掘,但进一步放大了作品呈现的尺寸,观众可以走进一个布满“拉扯”着的线的房间。此时他们正探索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物质呈现超越物质的精神;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焦虑,以精神升华现实世界的虚无。
尔后,草图创作渐入状态。经过老师的指导,我更加清晰的创作流程。可此时,作品呈现也不断的出现问题。例如空间太窄太密闭和漫游的四周环境杂乱不纯粹简洁,皮筋呈现的感觉太粗不能表现皮筋的质地等,在老师的帮助下作品的问题一一得到了改正。
在材料方面,我围绕皮筋探索实验,皮筋所呈现的“拉扯”紧绷感正是我所希望作品呈现的。在最初选择材料时,我受到当初气球的实验影响,采用了粗条的皮筋针穿鱼线的方法,不能达到草图的效果,且很繁琐。最初选择材料时,我受到当初气球的实验影响,以及没有搞清楚最便捷的制作方法,采用了粗条的皮筋针穿鱼线的方法,不能达到草图的效果,后我又买了1mm的鱼线,想尝试是否能直接在鱼线上上色而达到草图效果。接着我又买了1.5mm的黑色皮筋,效果有所改善。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我选择了0.8mm的黑色皮筋,可呈现最初理想的效果。
作品的制作过程是在定制好的方形空间内部均匀喷漆,再用0.5mm的打孔枪打洞。在绳子顶端绑上鱼线后穿过洞口,用绝缘胶固定洞口的另一端。 在固定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形体的感觉和变化,是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在视觉上呈现错乱但却有迹可循的观感。线与线之间互相拉扯影响,根根交错,疏密有致。作品通过皮筋拉扯的方式,将人紧绷的神经形象化,展现了面对未知的人类时刻无法放松的心态以及长期弥漫的焦虑。这些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为紧绷的线条,就像在脑海里紧绷的十二对神经,断裂则意识荒芜,精神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