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 > 《物华天宝》 - 林雅琪95350国画
作品名称
《物华天宝》
类别 国画
题材 山水
材质 纸本
技法 没骨
形制 立轴
尺寸 195*235(cm)
年代 2019
指导老师
宋晓峰教授
描述
作品描绘的是正值初春微凉,山脚下树枝发芽带有一丝嫩绿,但仍有随处可见的枯枝千姿百态,盖不住曾经冬日的萧肃。云雾朦胧,山峰层层叠嶂,恰似这份微风给蒙上一层薄纱,春日的阳光渐渐褪去寒涩的冬天的画面。呈现出暖意逐渐笼罩大地。冬去春来,岁月静好的意境。

       创作思路:通过生活写生,整理创作素材进行构图研究,而后主要进行没骨画的笔墨实验研究。在创作的技法、色彩、形式、材料等上不断尝试和实验之后确定最终的画面效果。

       创作表达内涵:绘画作品中体现艺术效果的骨法用笔和作者情感意志的流露,都饱含了尚骨精神。作品的骨气、作者的品格和所追求的艺术精神不断交融、凝结。并升华为震撼人心的时代的尚骨精神。

       创作研究主要是水墨没骨山水画。通过实地考察写生,为创作提供大量的生活素材和绘画资料。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对写生稿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根据写生感受和艺术想法,对其进行构图。通过元素的不断重组和再解构,服务于绘画理念。在不断尝试技法中,用不同的纸、墨、色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总结,确定画面的最终表达效果。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创作实验心得并结合论文研究的相关案例进行借鉴和总结。从而形成较为成熟的个人笔墨语言和自身绘画的独特风貌,并对其不断完善和改进。 

      没骨画经过南朝、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的历史沿革,由稚嫩到越来越成熟的绘画风格。直至现代没骨画的创新发展又给其自身增添了新的生机和内涵,其表现形式以更加直抒胸臆、传物造境,富于哲思的境界。以没骨法构建画面,表现出空灵的大自然和万物生灵,进而展现出没骨朦胧和浪漫。在没骨山水画发展的历程中,被人们广泛熟知的是青绿山水画中体现的色墨关系和精神传达,而对于没骨山水画中“墨”的关注则少之又少。故作者把关注点在水墨没骨山水画上。研究探讨没骨山水画笔墨表现的多样性发展,拓展具有时代含义和时代气息的没骨山水画的新面貌有深刻的多重意义。

     清代画家恽南田提出“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素以气韵为本,笔墨为骨肉。“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故笔为骨,墨为肉,肉依附于骨,骨立而肉生。骨法用笔的实质应该是表现物象内在的本质形神,一副好的中国画作品里,不仅线可以体现骨,点、面、空白及光、色同样可以体现骨。一切符合形神兼备和画面艺术追求的新技法,如使用渍、冲、泼、洒、刷、拓、搓、揉等手段达到的肌理效果,更是赋予骨法和尚骨以新的意义和内涵。

      南齐谢赫在六法中举出:“骨法,用笔是也”,用笔作线造型和抒情达意已成为中国画的主要特点,线在中国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没骨画与注重线相反,没骨画把线弱化或淡化,甚至完全舍弃线,直接以点染的方法来实现更理想的艺术效果。双钩晕染法是骨尽外露,而没骨法是骨多隐其内,二者均重骨法。

      绘画作品中体现艺术效果的骨法用笔和作者情感意志的流露,都饱含了尚骨精神。作品的骨气、作者的品格和所追求的艺术精神不断交融、凝结。并升华为震撼人心的时代的尚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