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创作笔记
一、前期思路来源和定稿
我于2019年10月开始构思毕业创作作品,构想来源于两个方面: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媒体、网络社交媒体的普遍被应用,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相当程度上拉近了,交流变得愈来愈方便。距离的拉近带来了便捷和效率,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距离感也被模糊,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的一言一行在网络上可以被无限地放大,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或者陌生人发布的“140字”新鲜动态,人们左划右划便可通过短短数秒的视频了解到从未到访的异域山川的⻛土人情,仿佛大家可以掌握很多人很多事的消息。所以我认为当人们可以更迅速地获取陌生的资讯,可以只用付出动动手指的低廉代价“了解”一个陌生人,人们对于距离感的感知就会发生偏移,这种偏移一方面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另一方面却会让不少人丢掉应有的社交体面和 忽略对待不熟悉的人应抱有的尊重。甚至我认为网友的窥私欲、辩论欲等等都因为这种偏移开始有一定程度上的发酵和膨胀。
另一方面,网络社交媒体自身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举个例子,我曾经有一个使用了八年的新浪微博账号,不幸在一次意外的操作中被销号了。但是我惊讶地发现我仍然可以登录这个账户,我仍然可以使用它来观察其他人的更新,但是我不能发言,不能转发,不能关注,除了刷新屏幕,什么都做不了。最重要的是,其他用户看不到我。我觉得这是一次神奇的经历,就像我是一个行尸走 肉,它让我感受到了那种在超自然小说中扮演幽灵的感觉。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有些用户是被直接销号了(比如我) ,而其他人则被“限流”(被推送到关注者首页的频率降低 /发的推文没有显示)。而通过我的调查,我发现这个禁止机制大部分是机器操作的,经常误伤到无辜的网友,所以我认为这个制度不是很完善。
于是我按照构想绘制了两张草图,一件是希望运用编织制作的大型机械装置,另外一件是影像体感交互装置。
最终,我决定以草图01的草图为基础设计一个影像体感交互装置,因为现如今影像艺术与装置艺术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数字视频制作软件的入门成本和操作⻔槛的降低、数字视频制作技术的日益普及、影像这一艺术媒体的流行程度日益提高,艺术家逐渐开始利用周围环境和其他物品结合影像,从各方面来影响观众,并认为这是一种相当有效能够将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的表现手法。于是我绘制了一个更完善的草图
草图01和草图03的区别在于图像实现方法的不同,草图01运用Kinect+投影仪的设置来感应观众,而草图03采用的是Raspberry pi连接摄像头直接拍摄观众。这两个实现方式运用的编程语言不同,最后的核心代码也是不一样的。而这个改变也是经由张潇娟老师提醒,老师提醒我多去思考毕业展览场馆的光线究竟适不适合运用投影仪,以及Kinect感应装置一次性能感应到的人数是有上限的,能不能保证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制作过程
寒假期间我在家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这几组代码,我运用电脑连接arduino设备进行过反复的调试,是可以实现的。 可惜的是新冠状病毒来得猝不及防,我计划3月中旬本应在学校租借LED屏幕测试代码,现在也无法实现,于是我在家运用Raspberry pi自行调试,和制作小型的模型最后模拟效果。并更多地补充完整前期的调研和视频的分镜以及创作思路。我绘制了参观步骤,用电脑录制了通过我的代码处理过后的视频并逐帧裁剪成了分镜条以便观看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