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 >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壁画绘画语言研究》 - 杨奇超96344史论
作品名称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壁画绘画语言研究》
类别 史论
指导老师
李青
描述
本文以敦煌275窟为研究对象,从现代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其壁画绘画绘画语言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包括其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对敦煌275窟壁画在其绘画的语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对莫高窟第275窟壁画绘画语言的研究,既对前人研究成果做了相关补充,又有助于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古人的智慧,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莫高窟第275窟的研究,主要从艺术与现代美学的角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其壁画艺术内容以及整体艺术表现语言,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初步地论述了莫高窟第275窟壁画在其绘画语言中的体现特征。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前人研究现状,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等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是正文:

本篇论文的正文章节为第一章节至第四章节

第一章节

    第一章节为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艺术内容调查,本章首先对莫高窟第275窟内的主要艺术内容进行了概括介绍,在对275窟的壁画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对莫高窟275窟的壁画绘画语言分为造型、构图、色彩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的介绍与分析。

第二章节

    本章为关于莫高窟第275窟壁画造型特征研究,本章对莫高窟第275窟壁画造型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对窟内壁画对造型的种类与内容进行了调查,本文将莫高窟第275窟中壁画造型种类分为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飞天造型六种进行分析。

第二节对壁画内容中佛像、菩萨、神灵、供养人等内容的造型特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275窟《北壁中层尸毗王割肉贸鸽画》分为内容及画面两方面进一步展开探索。最后,对北凉275窟壁画构图特征进行了研究。

     此幅本生故事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极为传神生动,凶狠的刽子手与国王的冷静和宽宏大量之间形成强烈对比。构图方面,尸毗王本生故事画主题突出,鲜明生动的向我们呈现了尸毗王割肉贸鹰的情节,表现了国王为求佛法的决心与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

     北凉 275窟壁画构图均采用了主体单幅画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可以将不同空间的人物有机的整合在同一画面中。整体构图方面,275窟采用了散点式的构图,壁画经营位置通常遵循笔随心走,不拘于小节的构图理念。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内容反映了佛教的信仰和理念,其中许多画面来源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主观臆想,在构图时则能够依据绘画者的主观观念表现绘画内容,即无须按照客观现实的透视比例对所塑造形象的大小以及布局进行主观塑造。在北凉275窟壁画中,这种构图方法十分常见。在画面中,主要人物往往占据整个画面的主要位置且身型以及面积上往往大于次要人物内容,这种具有随机性的构图方法使画面中的辅助人物和形象围绕着主要人物有机和谐的穿插,主次鲜明,层次明显,其大小比例虽然打破了客观的真实,但可以使观者更加直观的领略到画面主旨。

在人物布局的结构形式方面,北凉275窟地充分运用了对称、相似性对称、重复、相似性重复、均衡、重叠等手法;在变化中寻求和谐统一、轻重相宜、疏密有序。在变化中寻求统一,既在统一的整体当中又充满戏剧冲突,展示出了当时画匠高超的艺术创造力与技术。


第三章节


      莫高窟第275窟敦煌早期壁画绘画风格受到西域佛教的深远影响,其绘画风格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域绘画技巧的完美融合[]。本章从表现形式与线条的运用特征两个方面对北凉第275窟壁画的绘画技法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首先对北凉275窟壁画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北凉第275窟壁画在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在对物象的表现上,北凉壁画采用凹凸晕染法来对物象的体积感和人体结构进行凸显;视觉结构上则主要使用了平面性结构,描绘方式则借助了犍陀罗普遍采用的“基准线原则”, 与此同时,北凉画师在进行刻画的时候还试图借助对物象的前后遮挡来表现位置关系, 但因为刻画的失败,并没有表达出远近纵深的视觉效果。


      其次对275窟壁画中出现的线条种类进行归纳,对用线的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

对北凉275窟中出现的线描表现形式分为三种:起到起稿 作用的土红线、定型作用的墨线和起提神效果的白色线。本章通过对以上三种用线的研究来进一步认识275窟中线描绘画语言的基本特征。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275窟《南壁供养人线描图》中出现的绘画技法特征进行总结性分析,对275窟壁画绘画技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通过总结,莫高窟第275窟壁画色彩对比强烈,多使用浓墨作为定型线,以协调画面中浓重的色彩,用白色线勾勒重要部位提型,并对粗细、疏密不同的各种线条进行了统一的梳理。正因这些细腻的艺术化处理,使北凉275窟壁画中的粗犷奔放的线条和浓厚强烈的色彩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北凉275窟壁画在线条的运用和表现上,通过与色彩的交融彰显出和谐的美感,通过对多种线条的灵活运用,线描的形式美感与艺术魅力得以体现。在线条的引导下,北凉275窟壁画呈现出一种秩序感与统一感。这也向我们证明了线描这一艺术语言在敦煌早期石窟壁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研究北凉275窟绘画语言中的必要性。


第四章节


   本章对莫高窟第275窟壁画色彩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环节。

   本章的第一小节将275窟在其色彩种类的配置上分为同色配置、类似色配置、对比色配置三种。

   敦煌275窟壁画中的底色可分为土红底与泥底两种 。 在不同的底上有着不同的配色原则。以敦煌275窟壁画中色彩尽量选择色彩未发生变化或变化小的图例来分析,本文就275窟壁画色彩配置归纳出以下五种配色特征:

1、红、绿、蓝配置 

2、蓝、绿配置

3、黑、白运用巧妙

4、黄色与纯红色运用较少

5、调和色运用广泛


     色彩作为敦煌275窟壁画中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也是壁画内容中最为直观感性的部分。其向我们集中展示了275窟壁画中色彩的视觉感染力与张力,通过分析,本节对敦煌275窟壁画中色彩的使用特色进行了初步总结:

1、和谐的颜色对比

2、色彩结构具有装饰性

3、各时代呈现出不同色彩特征

4、用色大胆豪迈 凸显意象美

     最后对275窟壁画色彩使用特色进行总结,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对莫高窟第275窟色彩特征进行研究。

《北凉275窟北壁中层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画》

     第275窟北壁的毗楞竭梨王本生故事画中,用大面积的土红色作为底色,用黄白色和变色褪色造成的红灰色作为人物皮肤的颜色,使整体呈现出浑厚质朴的暖色调,这种类似色的应用给人带来一种柔和感,使整体视觉效果饱满且沉稳;在用青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的飘带与身上的钉子和次要人物的服饰,这种鲜艳又明亮的绿色与红色调既互补又营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整体视觉效果丰富,洞窟的主色调显得温暖、轻快、单纯,还增强了装饰性。壁画中的色彩改变了自然色相,独立地发挥色彩的作用而不受光线和环境色的影响,画师将色块根据整体布色的需要在平面上均匀分布,用平面色块间的色彩对比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与空间感。白色与灰色调中和了对比色块间的矛盾,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的作用,又能用做调和色,将色块和谐统一地呈现在画面上,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


第三部分是结论,

    本文以敦煌275窟壁画为研究基础,分为三个方面对275窟壁画的造型、技法、色彩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研究,对此课题内容的进一步考察与实践还有待深入研究。


四、总结与展望

1、创新之处

    本篇论文以现当代绘画与美术学理论为基础,从一个相对新颖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其画绘画绘画语言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本文可以为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补充。

2、不足之处

     由于敦煌275窟本身年代久远,属于特窟,且受到疫情影响,无法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缺乏高质量的图像资源。本篇论文研究支撑材料来自考古报告。

目前可检索到关于北凉275窟及早期三窟壁画内容相关研究文献资料较少,缺少前人研究参考资料。

展望:

     对莫高窟“早期三窟”壁画绘画语言作为后续延伸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结合自身实践,探索早期敦煌石窟壁画绘画语言在当代绘画中的实践与运用。

本文对莫高窟第275窟的研究,主要从艺术与现代美学的角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其壁画艺术内容以及整体艺术表现语言,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初步地论述了莫高窟第275窟壁画在其绘画语言中的体现特征。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前人研究现状,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等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是正文:

本篇论文的正文章节为第一章节至第四章节

第一章节

    第一章节为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艺术内容调查,本章首先对莫高窟第275窟内的主要艺术内容进行了概括介绍,在对275窟的壁画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对莫高窟275窟的壁画绘画语言分为造型、构图、色彩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的介绍与分析。

第二章节

    本章为关于莫高窟第275窟壁画造型特征研究,本章对莫高窟第275窟壁画造型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首先对窟内壁画对造型的种类与内容进行了调查,本文将莫高窟第275窟中壁画造型种类分为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飞天造型六种进行分析。

第二节对壁画内容中佛像、菩萨、神灵、供养人等内容的造型特点进行了分析。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275窟《北壁中层尸毗王割肉贸鸽画》分为内容及画面两方面进一步展开探索。最后,对北凉275窟壁画构图特征进行了研究。

     此幅本生故事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极为传神生动,凶狠的刽子手与国王的冷静和宽宏大量之间形成强烈对比。构图方面,尸毗王本生故事画主题突出,鲜明生动的向我们呈现了尸毗王割肉贸鹰的情节,表现了国王为求佛法的决心与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

     北凉 275窟壁画构图均采用了主体单幅画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可以将不同空间的人物有机的整合在同一画面中。整体构图方面,275窟采用了散点式的构图,壁画经营位置通常遵循笔随心走,不拘于小节的构图理念。敦煌石窟壁画中的内容反映了佛教的信仰和理念,其中许多画面来源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主观臆想,在构图时则能够依据绘画者的主观观念表现绘画内容,即无须按照客观现实的透视比例对所塑造形象的大小以及布局进行主观塑造。在北凉275窟壁画中,这种构图方法十分常见。在画面中,主要人物往往占据整个画面的主要位置且身型以及面积上往往大于次要人物内容,这种具有随机性的构图方法使画面中的辅助人物和形象围绕着主要人物有机和谐的穿插,主次鲜明,层次明显,其大小比例虽然打破了客观的真实,但可以使观者更加直观的领略到画面主旨。

在人物布局的结构形式方面,北凉275窟地充分运用了对称、相似性对称、重复、相似性重复、均衡、重叠等手法;在变化中寻求和谐统一、轻重相宜、疏密有序。在变化中寻求统一,既在统一的整体当中又充满戏剧冲突,展示出了当时画匠高超的艺术创造力与技术。


第三章节


      莫高窟第275窟敦煌早期壁画绘画风格受到西域佛教的深远影响,其绘画风格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域绘画技巧的完美融合[]。本章从表现形式与线条的运用特征两个方面对北凉第275窟壁画的绘画技法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首先对北凉275窟壁画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北凉第275窟壁画在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在对物象的表现上,北凉壁画采用凹凸晕染法来对物象的体积感和人体结构进行凸显;视觉结构上则主要使用了平面性结构,描绘方式则借助了犍陀罗普遍采用的“基准线原则”, 与此同时,北凉画师在进行刻画的时候还试图借助对物象的前后遮挡来表现位置关系, 但因为刻画的失败,并没有表达出远近纵深的视觉效果。


      其次对275窟壁画中出现的线条种类进行归纳,对用线的特点及规律进行研究;

对北凉275窟中出现的线描表现形式分为三种:起到起稿 作用的土红线、定型作用的墨线和起提神效果的白色线。本章通过对以上三种用线的研究来进一步认识275窟中线描绘画语言的基本特征。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275窟《南壁供养人线描图》中出现的绘画技法特征进行总结性分析,对275窟壁画绘画技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通过总结,莫高窟第275窟壁画色彩对比强烈,多使用浓墨作为定型线,以协调画面中浓重的色彩,用白色线勾勒重要部位提型,并对粗细、疏密不同的各种线条进行了统一的梳理。正因这些细腻的艺术化处理,使北凉275窟壁画中的粗犷奔放的线条和浓厚强烈的色彩交相辉映,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感。

     北凉275窟壁画在线条的运用和表现上,通过与色彩的交融彰显出和谐的美感,通过对多种线条的灵活运用,线描的形式美感与艺术魅力得以体现。在线条的引导下,北凉275窟壁画呈现出一种秩序感与统一感。这也向我们证明了线描这一艺术语言在敦煌早期石窟壁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研究北凉275窟绘画语言中的必要性。


第四章节


   本章对莫高窟第275窟壁画色彩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也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环节。

   本章的第一小节将275窟在其色彩种类的配置上分为同色配置、类似色配置、对比色配置三种。

   敦煌275窟壁画中的底色可分为土红底与泥底两种 。 在不同的底上有着不同的配色原则。以敦煌275窟壁画中色彩尽量选择色彩未发生变化或变化小的图例来分析,本文就275窟壁画色彩配置归纳出以下五种配色特征:

1、红、绿、蓝配置 

2、蓝、绿配置

3、黑、白运用巧妙

4、黄色与纯红色运用较少

5、调和色运用广泛


     色彩作为敦煌275窟壁画中最重要的艺术语言,也是壁画内容中最为直观感性的部分。其向我们集中展示了275窟壁画中色彩的视觉感染力与张力,通过分析,本节对敦煌275窟壁画中色彩的使用特色进行了初步总结:

1、和谐的颜色对比

2、色彩结构具有装饰性

3、各时代呈现出不同色彩特征

4、用色大胆豪迈 凸显意象美

     最后对275窟壁画色彩使用特色进行总结,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对莫高窟第275窟色彩特征进行研究。

《北凉275窟北壁中层毗楞竭梨王身钉千钉画》

     第275窟北壁的毗楞竭梨王本生故事画中,用大面积的土红色作为底色,用黄白色和变色褪色造成的红灰色作为人物皮肤的颜色,使整体呈现出浑厚质朴的暖色调,这种类似色的应用给人带来一种柔和感,使整体视觉效果饱满且沉稳;在用青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的飘带与身上的钉子和次要人物的服饰,这种鲜艳又明亮的绿色与红色调既互补又营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整体视觉效果丰富,洞窟的主色调显得温暖、轻快、单纯,还增强了装饰性。壁画中的色彩改变了自然色相,独立地发挥色彩的作用而不受光线和环境色的影响,画师将色块根据整体布色的需要在平面上均匀分布,用平面色块间的色彩对比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与空间感。白色与灰色调中和了对比色块间的矛盾,不仅可以起到分隔的作用,又能用做调和色,将色块和谐统一地呈现在画面上,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


第三部分是结论,

    本文以敦煌275窟壁画为研究基础,分为三个方面对275窟壁画的造型、技法、色彩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与研究,对此课题内容的进一步考察与实践还有待深入研究。


四、总结与展望

1、创新之处

    本篇论文以现当代绘画与美术学理论为基础,从一个相对新颖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其画绘画绘画语言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和研究,本文可以为前人研究成果进行补充。

2、不足之处

     由于敦煌275窟本身年代久远,属于特窟,且受到疫情影响,无法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缺乏高质量的图像资源。本篇论文研究支撑材料来自考古报告。

目前可检索到关于北凉275窟及早期三窟壁画内容相关研究文献资料较少,缺少前人研究参考资料。

展望:

     对莫高窟“早期三窟”壁画绘画语言作为后续延伸研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结合自身实践,探索早期敦煌石窟壁画绘画语言在当代绘画中的实践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