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2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3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4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5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6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7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8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9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0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1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2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3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4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5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6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7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8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19
核舟记——基于留守群体的乡村公共空间美学实验计划_20
此设计以西安市蓝田县灞源镇青坪村为例,以马斯略需求理论分析乡村留守群体的生活需求,从乡土文化历史传承与乡村美学挖掘的角度,以艺术设计介入当地乡村的环境空间,对青坪村的乡村环境空间营造进行细致深刻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在乡村环境空间改造更新与重建中符合乡村留守群体的物质性、精神性需求与时代发展需求,同时也传承乡土文化与乡土美学,赓续当地文脉,让乡村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具体设计上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与可持续性的原则,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公共空间服务于乡村留守群体、外来游客等的效能。设计主题引入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诗词,凝炼以“学”为线索,将设计对象比作行驶在无涯学海的舟,而环抱村庄的秦岭山脉绵延起伏,山韵茫茫,好似无涯学海。此“舟”可以从青坪村起航,从灞河的源头起航,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村民的企盼起航。
我们希望把“舟行学海”的节律与山、水、林等相互呼应与对照,在尊重当地乡土美学与文化的基础上,更是在尊重当地自然山水格局的基础上,用我们的设计介入场地,来形成建筑、人造景观与秦岭灞河等自然环境的有机良性对话、共生。也希冀此设计能引起乡村留守群体等乡民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它更是我们重新理解和探索建构乡村【青坪村】的过去、现在与外来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