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影视动画系 > 《平面社会》 - 马乐贝儿,武智君112716装置
作品名称 《平面社会》
类别 装置
材质 其他
尺寸 230*156*85(cm)
年代 2024
指导老师 于树耀,张晓蒙,张丹
描述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土壤,每个时代的我们的姿态也各异。 现如今的的社会中,爆炸性的各种有用无用的信息疯狂的涌入人们的生活,使移动互联网垄断了所有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一切的入口,也成为一切信息的出口。人们这种过度娱乐性的社会环境中互相对比审视,无法深度思考,无法集中于培养自我这件事上,从而产生怀疑,走向焦虑化及同质化。 我们如何正确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真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毁掉我们的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吗?这是值得警醒与思考的问题。

作品《平面社会》采用拟人手法:以线路板作为土壤表示当下互联网的环境;以畸形的鲜花向下生长的形式,代指当今人们的毫无节制的狂看的行为。

作品意在思考严重的全球同质化娱乐化的现状下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一现状。其本质何为?其利弊何在。


《他者的消失》一书中写道:“他者”(der Andere)的时代已然逝去。那神秘的、诱惑的、爱欲的(Eros)、渴望的、地狱般的、痛苦的他者就此消失。如今他者的否定性让位于同者(der Gleiche)的肯定性。同质化的扩散形成病理变化,对社会体造成侵害。使社会体害病的不是异化、退隐、禁令和压制,而是过度交际、过度信息、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在当下世界中,同质化的暴力因其肯定性而不可见。同质化的扩散不是癌症性质的,而是昏睡性质的。人们对外界的感知(die Wahrnehmung)呈现出一种“狂看”(Bing Watching)的形式,即“毫无节制的呆视”。诸如无时间节制地消费综艺、视频与电影,消费者像牲畜一样,被外界饲养着看似花样翻新实则完全相同的产品。


   这是一个互联网性质的,充满包装噱头多数无用信息的,表演性质的平面社会。人们互相审视。人的天生属性是避难区易,急于求成,我们渴望复制渴望成功 ,忘记耕织自己的土壤,进入一种圈套。因为无法集中培养自我这件事上,从而产生怀疑,走向娱乐化焦虑化及同质化。


如今人们为了提高效率和生产率而将时间碎片化,并打破时间上稳定的结构。爆炸的无用的信息填满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垄断了所有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一切的入口,也成为一切信息的出口。过多的信息的涌入使我们无法深度思考,我们总是不假思索地任自己沉湎于“事情就是这样”的陷阱当中忘乎所以。

我们开始让移动互谅网指导我们生活当中的一切行为标准。


这听起来有些吓人,很多人会想网络时代不仅更方便了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比书籍来的更快更有意思了。我们能从网络上学到《如何在水中建造大坝》《核电站是如何运作的》等等,这些视频为了能够留住观众往往会将其压缩至40分钟,而观众也在观看以后留下了“掌握了这项技术原理的假象”但现实是所有人都知道学完备的系统的知识的话就要看书,需要付出相应较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否则不可能将其掌握。但互谅网对其信息进行了压缩,对我们的思考进了压缩,从而使我们不能由A联想到B再引发C。


想象一下,要写一个非洲猎手的故事,那么你需要有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一个精彩的框架,而照片不行,他只能呈现一个非洲猎手的形象,你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印象以后你无法产生联想,无法叙事无法表达,只能做到呈现。换句话说,用文字认识这个猎手,你可以看出他的狂怒和奋斗而用图像认识他,你只能看到他的衣不蔽体。这就是图像媒介的问题“照片没有语境”。图像永远只是在呈现在照片的世界里,世界被割裂了,没有开始没有中间没有结束存在的知识记录这一刻。

我们可以直接举例在电视上每隔半小时就是独立节目,你按一次按就是一个新的内容,看电视的时候,观众不会把上一段的思想和情绪带入一段,因为这些节目在内容背景和情绪上毫无关系。

因为看电视时,你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源源不断出现的图像。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表现的力量,足以压到文字,并使人的思考短路。

人们倾向与理解片面的东西。


社交网络给予我们的会话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

我们如果正确的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真如尼尔·波兹曼所说:毁掉我们的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吗?这是值得警醒与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