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建筑环境艺术系 > 共享校园——新型校园景观共享研究 - 朱心澜,赵泽明,王晨曦,唐源源95849设计
朱心澜,赵泽明,王晨曦,唐源源 建筑环境艺术系
作品名称
共享校园——新型校园景观共享研究
类别 设计
类型 环境设计
年代 2020
指导老师
孙鸣春,吴文超
描述
《共享校园——新型校园景观共享研究》“景观设计除配合建筑满足居住基本功能外,也开始讲求与自然,社会,人文的结合,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和设计多元化表达。” 初衷是通过景观规划的手法开放国内各大高校,使高校的学术氛围对当下所处的社会给予正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 课题前期,对于:1.什么是共享校园? 2.为什么要做共享校园?3. 共享校园的价值意义?4.如何进行共享校园进行探索和研究。 课题后期,对所熟悉的“艺术院校”的共享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深入探索“共享校园”实行的技术,以及方法。从现状来看


《共享校园——新型校园景观共享研究》

  共享校园课题的核心部分是“如何让城市中的个体都能感受到高校的亲和力”。在目前高校的基础上,打破原本校园的边界,让整个社会的高等教育资源更加开放。课题的目的是能够将校园开放成为城市中的公共设施,成为学术与知识的桥梁。

  学校与社区会有更紧密的结合,成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现在一直强调无边际学习、开放式学习。未来希望学校和社区有更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可以和外面结合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可能让学校外的教育变成校内教育的结合体,延续体?

  开放式学校通常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或个性化教育的学校。现在需要学校的老师们认可并且提倡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教室空间内,这个范围甚至可以扩大到城市中的街道、巷弄、院子、广场、公园等,学生们通过融入社区去自我学习和成长,在整体的经历和个人意识的逐渐形成中,个体能去和公众生活乃至社会发生接触,而这方面的教育是不能直接教授的。

  认同校园中的教育活动场所不应仅着眼于教室,以城市规划的视野作为出发点。所以“个性化教学空间”的关键是:空间让学习充满乐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拥有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精神,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逐步长成特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