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列表 > 建筑环境艺术系 > 空间活化——城市失落空间微更新 - 杜浩东,蔡懿德,刘梦洁,肖子敬95943设计
杜浩东,蔡懿德,刘梦洁,肖子敬 建筑环境艺术系
作品名称
空间活化——城市失落空间微更新
类别 设计
类型 环境设计
年代 2020
指导老师
孙鸣春,吴文超
描述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客厅”,全面展示了我们的城市风貌,对于每一个城市居民和旅游者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空间的品质无疑受到 大家的高度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先生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曾经专门论述 了“消极空间”的概念,并提醒设计师们注意空间的属性问题。然而城市消极空间却频频出现在我们面前。本课题将探索消极空间的活化策略,力在保护空间特色和微干预基础上完成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高效的为人服务。

研究此课题的意义:

学术意义:城市的发展进入到微更新阶段,一线城市都相应提出了一些城市发展策略。但是设计在利用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这些消极空间的存在。本次探索将对以后的设计思路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实践意义:提出新的针对主城区空间活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修正之前对城市空间更新的错误认知,研究出更适合优化消极空间的设计办法。

社会意义:有利于人们对城市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及片区文化内涵的延续。在消极片区历史资源挖掘的基础上,对空间格局肌理保留。用高效可操作性高的方法优化生态,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关系延续片区文化内涵。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平衡关系: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 “一个观赏者视觉方面反应,应该被看作是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力追求平衡状态时,所造成的一种心理上的对应性经验。”平衡感让人感到愉悦,因此人们偏好那些具有相对稳定、和谐特点的式样和布局。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平衡关系,它们并没有词义上的好坏之分,而是城市空间营造中互补的两种客观存在。